从需要补税上千到退税好几百的过程

废话警告:不想看废话的直接看最下面的结论。

今年返工后逛某校论坛发现有人在讨论退税的事情,当时并没在意,想着去年都已经把家里可用的专项扣除平摊录在本人和某人的个税信息中了应该都自动了不用管,系统大概自己就能算好了吧错误)。

后来看到一个新闻说某考试合格后的证书可以扣税用,才发现原来继续教育专项扣除是包括考证的,刚好最近几年考了一些证。

查了下具体规定,只要证书的批准日期是在2019年内,就可以按3600元的标准抵扣,并且这个证书范围非常广,基本上那些正规的考试(银行资格/通信/软考/会计/教师资格/翻译/法律/经济…)都算。

继续教育扣除

于是在个税app中录入了两条证书信息,一汇算发现不仅没退税还要补税好几百要是选错奖金的税的扣除方式就都快上千了,看着别人录入证书都能退税的我十分想不通。。。后来看了下公司财务的微信推送才知道。。。年中跳槽的人很可能就是要补税的。。。因为跳槽后新公司从0开始计算6万元免征额(新单位肯定没有你在旧单位时候的纳税数据,所以都从0开始计算),就少交了。。。本以为2本证可以扣7200,咨询了下才知道也只能按3600来扣。。。

所以我录入去年考过的证,也只能少补税,不能退税,人家都说了这个是个税app不是退税app。。。本来高高兴兴要缛羊毛。。。。结果反过来是要缛我羊毛。。。Errrrr….太不乐意了!

真想当作不知道这回事。。。但是其实不行,,大概跑个SQL语句就可以筛出来故意不补税的人了,还是得老老实实补税。

那我肯定不想被缛这个羊毛啊。。。又仔细看了规定,补税400元以下的免于汇缴。。。401要补税。。。399就不用。。。

那么对于要补税401元的,税率在20%的人来说,可以使用公益捐款(某些公益捐款,可以全额抵扣)6元就可以将2019年补税降低到401-6*20%元就<400元了,也相当于缛了401-6元羊毛。。。

可惜1.要补的税超出400元太多就不适用了(对于在20%区间的人,>=500元的补税就不适用这条了还是得老老实实补缴划算),2.太晚了,已经2020年了。

我开始动起了之前录到某人那边去的专项扣除的主意。。。毕竟只要两个人加起来少缴的税最多就好了。。。而且有专项扣除项目还能调节比例,最后算下来感觉一定是可以赚便宜的。

尽管我收入比某人低都在同一个税率内,去年就平分了下孩子教育以及住房贷款利息这两项扣除。

我就某人说要试着调整扣除,反正整体交税最少就好了。。。如果你多交了我就补给你哈哈哈。。。记得以后每年都要考一个证,能赚好几百。

然后我就登陆某人的个税app,震惊了,在个税app上看到的收入比我低多了啊,(╬▔皿▔)凸

那天晚上我到很晚才睡,一直在百度和谷歌为什么会这样,才知道有些收入是直接免税的,甚至在个税app都看不到。

结果就是某人大半收入走免税。。。而我全!都!要!缴!。。。

半夜在朋友圈敲下这段仅自己可见的话。。。

佩服某市的骚操作,把某些人员的工资的一半以上从免税项目中支出。。。免税。。。连个税app都查不到。。。而且查了下这做法居然还是符合相关规定的。。。
而我所在的单位虽然也在某市却没这么操作
结果我收入比较低却要交更多的税!!!这钱交的太不爽了。。。

事情一下子变得简单了,不用计算也知道怎么做最佳了。。。把2019年家里的扣除项都移到我这边来。。发现我也能退好几百了。。。

另外,由于某人2019有一笔奖金整笔单独税了,但其实整年算起来应税额度比那个奖金还少(对于奖金,实际情况不用想那么多,自行切换一下,看哪个最优就选哪个)。。。切换了下,某人也退了几百。。。

其实某人说他们财务有发通知说谁谁谁要操作,但没通知说她可以退税(个人估计他们的财务只通知了看起来收入大于12万的人员哈哈),但实际上即便是个税app上的收入小于12万的人员,也有机会通过切换奖金的纳税方式来退税

最后结果算是满意,毕竟不用补缴还退了很多税,而且额外学到了“某些我们以为的收入并不在工资支出这个会计科目中体现”这个知识点(看别人家预算表时候就能知道说看到的其中一部分工资而已,并不是全部)。

结论

  • 如果你年中跳槽了,大概是要补税的
  • 如果提前知道说算上各种专项扣除后依然要补税,补税额度在[400,500]区间的话,可以通过全额扣除公益捐赠来缛一点点羊毛[0,400),不过似乎不能在今年捐去年年的款所以需要提前操作
  • 之前有个说法:夫妻双方谁收入高就把扣除放ta那边最划算,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与配偶分配专项扣除时候,不要用实际工资来看,而要用个税app里面的工资来看,并且要考虑一次性奖金的纳税方式,才能做出最优选择
  • 满足条件一定要申报即使是要补税,万一以后要清算,跑个SQL语句你就被筛出来了。。
  • 如果有发过一次性奖金的,也记得切换一次性奖金的纳税方式看下,说不定能退税(不用复杂计算,只要切换各种情况看下即可)
  • 每年都考下证,很多证难度都很低随便考随便过(比如里面的银行从业资格的初级证,或者软考的初级证,office之类的),可以省好几百的税。
  • 应届生找工作时候不要看有些单位从预算表来看平均工资低就不想去,不要看到有些单位平均工资高就想去。。。前者有的收入没算在工资中,后者你大概率是被平均的

关于考证

这个证不一定要实体的,而是网上能查到的就行,比如去年年末我考的软考,其实是今年才出的成绩,证都没到手,但按人事考试网的证书查询http://zs.cpta.com.cn/,却是2019年的证,批准日期居然是考试日期。。。

cpta网站上查询证书